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西凤·秦饮考

2022-01-30| 发布者: 久久信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每到西凤酒厂参观,总会看到一件复刻的周公东征鼎矗立在酒文化馆的门口,一段关于记述周公东征归来的铭文历......
凤凰娱乐平台FH至尊

每到西凤酒厂参观,总会看到一件复刻的周公东征鼎矗立在酒文化馆的门口,一段关于记述周公东征归来的铭文历历在目。

其文曰:“隹周公邘征伐东夷、丰白、薄古,咸□。公归荐邘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贝百朋,用乍尊彝。”显然这是后人的翻译,实际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杂用,这大概是青铜器早期铭文的特点。

或许有人疑问,秦在东周才建的国,西周初年怎么会出现“秦饮”?究竟是历史记错了文字,还是文字错乱了历史?其实,只要你对铭文略加考证就会发现,这铭文不过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秦饮的文字记载,其背后还蕴藏着中华文明起源中一些尚未解密的往事。

周公东征鼎铭文里记载的“饮秦饮”三个字,是甲骨文,恰然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象形来窥测其文字的本意。

从秦字的甲骨文看,像抱杵舂禾之意。《尚书·尧典》记载,舜问群臣,谁能驯化山川之间的草木鸟兽?其原文为“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于是群臣异口同声地说,伯益可以胜任。

后世经学家的解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上平曰原,下平曰隰,也就是说高处的平地叫原,低处的平地叫隰,适宜农耕,其所形容的地貌,和甲骨文的秦字相似,也和今天的渭水流域地形相似。而这渭水流域在古代又有一个名字,叫秦谷。

《说文解字》的秦字条说,秦是伯益之后所封国;又说秦,地宜禾,从禾春省。段玉裁的注解中说,秦者,陇西谷名,于《禹贡》近雍州。

其后又附上了秦国的简史,说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任命他为虞官,掌管“上下草木鸟兽”(约等于今天的林副牧渔等领域),并赐姓为“嬴”。只是到了夏商时期,嬴氏家族衰微,到了西周时才开始为周王室养马,家族开始复兴,到了周宣王时位列大夫。

但《史记·秦本纪》所描述的大秦龙兴史,版本却有所不同。《秦本纪》说,伯益辅佐舜调训鸟兽,年说多驯服,因此被赐“赢”姓。

夏桀无道,赢氏首领费昌投奔商汤,为商汤驾车。到了商纣时赢氏首领蜚廉助纣为虐,被周打败,家族衰落。直到周穆王时,赢氏首领造父为穆天子驾车,穆天子西巡守乐而忘返,忽闻南方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穆天子驾车疾驰归周,一日千里,平定叛乱。

《穆天子传》里记载穆天子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故事,即源于此。穆天子为表彰造父的功劳,就把赵城封赏给他。自蜚廉被周打败之后,赢氏历代蜷居在赵城,是为“赵赢”。

而赢氏另一支则居住在犬丘(今甘肃陇南礼县),首领叫非子,因为善养马,深受周孝王赏识。周孝王说,赢氏自舜时就以畜牧为业,就恢复其封邑,让你重操旧业,为朕养马吧。于是这一支留在秦谷的赢氏就被称为“秦赢”。后来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驾有功,周平王封他为诸侯,封邑为岐以西之地。

我们都知道这个封赏其实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岐以西之地已被犬戎占领。但秦赢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建立国家,开疆拓土,逐渐建立起个强悍的大秦帝国,然后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当然这是史书记载的秦史,而先秦史料经过两汉以来的反复编纂修改,已经不是完全可信的历史。但周公东征鼎的铭文告诉我们的历史,则是真实发生过的。因为出土文物是我们考定先秦历史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铭文所示说明,秦这个地名早在西周之前已经真实存在。就如上文对古“秦”字的分析,它当时就是渭水河谷大约位于岐山及以西的地方,当然也包括今天的凤翔一带。所以,秦国是以地为名,而不是以姓为名。

更耐人寻味的是“秦饮”的“饮”字,铭文中写作“酓”,是今天偏旁“饣”的源文字,含酉字,是指一种短期、轻度发酵的酒。

或许有人会问,周公旦曾颁布过中国第一部禁止饮酒的法令《酒诰》,班师回朝怎么会自费法令呢?其实,周公旦颁布《酒诰》的初衷,自古以来争论不断,千百年来也酿造了许多的难以理清是非对错的官司。

比如南宋理学家朱熹,就曾对周公旦写《酒诰》的初衷产生过质疑。武王灭商以后,使他的弟弟管叔、蔡叔与霍叔一起监管殷商遗民(史称“三监”)。

《朱子语类·卷第八十一·诗二·鸱枭》说,武庚(纣王的儿子)天天跟三监喝酒,喝醉之后就挑拨离间。周武王死后,哥几个年纪最小的周公旦临时监国。管叔和蔡叔与武庚喝到酒酣耳热之际,武庚说,你看你们是哥哥,却只能蜗在此地看管我,而周公是弟弟,却可以执掌大权君临天下。

管叔和蔡叔听闻此言很是生气,于是联合武庚与霍叔,起兵反叛。周公旦东征平叛之后,觉得管叔和蔡叔“必是当日因酒做出许多事”,而按照长幼秩序,他又不能批评自己的兄长,于是做《酒诰》来告诫殷商遗民,以及监管殷商遗民的各级官吏。

朱老夫子觉得,《酒诰》一定有很多难言之隐,其中一定也有很多“机变曲折”。所以,朱老夫子猜测,周公旦颁布《酒诰》,禁止饮酒是假,为掩盖兄长过错是真。

中国农耕文明大约自西周走向成熟,西周与大秦均以耕战立国,而秦谷也正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酿酒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经济产业,是中国农耕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商君书》记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对酒课以重税,却并未禁绝,这是因为酿酒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藏粮于利以加磅粮食安全的责任。

因为酿酒所用的粮谷与人所吃的粮食是两种不同的农作物,人吃的粮食酿酒未必好喝,而酿酒的粮食令人难以下咽。

当粮食丰收时,适于酿酒的粮谷正常酿酒,而粮食欠收时,酿酒的粮谷就可以替代粮食充饥。这是另外一个关涉酒政的课题,在此不做赘言。但诸多史料说明,自秦饮始,酒便伴随着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是西凤酒三千年不间断传承的历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久久信息网 X3.2  © 2015-2020 久久信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