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雨SEO博客 https://www.raoyu.net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越战争中,各国与地区曾纷纷表态:苏联、蒙古、阿富汗、柬埔寨亲越派等纷纷支持越南反对中国,美国为首的阵营则态度暧昧,“我们不偏袒任何一方。” 满心以为“有人撑腰”的越南,大概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最终成了一颗被丢弃的棋子。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举世震动。 然而,在解放军势如破竹般轰开越南边境线,向首都河内挺进之时,那些支持越南的国家却集体沉默了,未出一兵一卒,任由越南军队节节败退。 中国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戳破“中南半岛联邦”美梦,争取地缘政治优势 越南战争时,为支持反对美、法帝国主义,我国曾向越南陆续支援,价值达200亿美元。 而在1972年中美破冰后,中越两国的关系更是变得敏感起来,从1974年发生在西沙的海战可见一斑。 1975年,黎笋领导北越完成统一。 如果愿意好好发展自己,今天的越南绝非仅是如此。 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看来,越南无疑潜力巨大,相比于当时的新加坡祖先大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越南的领导人物尽是达官显贵、文人学士。 李光耀曾对邓小平直言:“我认为他们真要追上来,甚至会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会有问题。” 可越南却一直有个“成立中南半岛联邦”的美梦(就连胡志明也有过这种想法),时任越南领导人黎笋更是不愿意收敛野心,找到了支持者——苏联,两个国家的扩张野心几乎是不谋而合。 于是,这个刚从战乱中缓和过来的国家,黎笋政府竟然维持了126万的常备军,并大量装备苏式、美式装备。 对此,他自信地称越南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越南开始扩张在东南亚的版图,将触手伸向了柬埔寨,试图控制柬埔寨政权,最终建立统一越南、老挝与柬埔寨三国的“印度支那联邦”。 不仅如此,越南撕毁了东沙、西沙、中沙与南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声明,先后侵占我国多个岛屿,并开始大规模排挤在越华人,并制造了庭毫山、浦念岭事件等,打死打伤中国军民,并与苏联达成“友好合作条约”。 对于这类“干涉内政”“种族主义”“制造战争”“霸权行径”,邓小平直言:“中国从来不敢苟同。” 邓小平出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强烈抨击越南的霸权野心,获得了泰国首相克良萨将军的明确支持。 李光耀曾问邓小平:“中国接下来会怎么做?” 邓小平回答说“这就要看越南的行动有多严重了”。 “中国的处理方法不会因为苏越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而受影响”。 二、反击名正言顺,内修外交部署周全 地缘政治上的斡旋,已无法阻挡越南的野心,并且,越南显然已突破了中国的底线。 1978年12月7日,中央军委召开会议,邓小平判断,苏联若是为越南大规模入侵中国,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作准备,中国应“牛刀杀鸡”,快速结束战斗。 次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决定与命令,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解放军频繁调动。 在广西、云南边境上,装甲兵、炮兵与工程兵部队被最大限度配属给各军,组成22.5万大军保持全面静默; 在南海,南海舰队于北部湾护航巡逻,空军于中越边境地带巡航; 在,沈阳、北京、兰州、新疆军区等均进入一级战备。 北京 同时,越南也开始了布兵排阵,虽然主力在柬埔寨,但越南在北线也集结了约10万军队与15万民兵。 12月25日,柬埔寨爆发了“巴祝大屠杀”事件,越南出兵20万人,迅速攻入了柬埔寨。 2天后,苏联也入侵了阿富汗。 并且,越南情报机构不断向我国发出战斗警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勿谓言之不预也。” 邓小平曾强调过,中国心口如一,“中国人从不隐瞒自己的看法,说一句是一句。” 到1978年年底时,南北边境上均已是箭在弦上,中越边境线上,56万解放军枕戈待旦。 军队部署完毕后,中国没有理会越南情报机构,而是沉默了下来。有心人知道,这是风雨欲来的寂静,战争已是一触即发。 1979年1月1日,元旦佳节,邓小平应时任美国总统卡特邀请访美,中美正式建交。 期间,邓小平对卡特说: “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站在柬埔寨一边反对越南侵略者。中国永远站在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一边,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了国际和平和稳定的长远利益,我们将坚决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甚至不惜承担必要的牺牲。” 之后,越南不仅在柬埔寨扶植起了傀儡政府,且让出金兰湾换取苏联支持,仍不断在中越陆地边境进行武装挑衅,其扩张野心与引战意味昭然已揭。 据统计,至1979年,越南武装挑衅多达700余次,入侵中国领土160余处,打死打伤中国军民300余人。 2月17日,中越边境线上万炮齐发,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当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社论称“是可忍孰不可忍”,宣布对越开战。 此时越南深陷柬埔寨,又在解放军压倒性优势下节节败退。 而美国先是表明中立,要求中国撤军越南,越南撤军柬埔寨,后又专门通过美苏热线告诫苏联:“不要采取任何可能恶化目前局势的行动,否则将重新评估美苏之间的安全关系。” 苏联犹犹豫豫,又是派遣了一个军事顾问团到越南,又在蒙古组织军演,还派出舰船到南海招摇过市了一番,但就是不敢与解放军正面冲突。 其余一众越南的支持者更是不敢出头。 闪击至河内即撤军,苏联、越南援兵沦为摆设 前文我们知道,邓小平判断苏联若是决定为越南出头,至少要花半年时间准备各项事宜。 因此解放军几乎不给苏联留下思考时间。 17日清晨炮击过后,解放军呈钳形攻势进入越南,东路进攻中越交通要道同登,西路强渡红河,南北两路夹击高平。 在南北两路,解放军遭遇越军346师疯狂阻击,41军绕后进攻,42军则步坦协同快速穿插进攻,先是拿下直通高平的战略要地,后构建环形防御阵地,切断高平越军南撤谅山的路线。 一周后,我军在工程部队配合下通过越军水障,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围歼高平,并经过长期山地、丛林清剿,最终在3月上旬歼灭越军346师与地方部队。 几乎是攻克高平的同时,东路解放军采用步坦协同与左右快速穿插战术,迅速包围越军并冲破其整体防线,最终歼灭驻守同登的越军第3师。 清剿高平残军期间,2月27日,解放军一鼓作气,向已经孤立无援的谅山围攻。仅不到一周便彻底占领谅山,歼敌万余人。 至于解放军西线,西线14军则集中火力,到2月22日便已攻克了老街、孟康与发隆,逼得越军不得不将部分柬埔寨前线部队调回增援; 13军则强渡红河,随后摧毁了越军纵深防御,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并对援军进行阻击,至3月3日基本歼灭越军345师与361A师。 3月5日,东西两线继续深入,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全部被攻克,首都河内已是囊中之物。 此时,反击目标已达成,解放军宣告胜利。 此时,越军抽调回国的增援部队正式抵达,准备战斗,而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境。 当天,解放军开始有序交错掩护撤出,沿途收回了越南战争中我国的援助物资,并对越南的重要基础设施,尤其是工矿业,进行了系统毁灭。 这一做法直接使当时越南北部本就脆弱,尚未完全成型的工业体系基本瘫痪。 胜利班师后,解放军在边境地带继续与越军展开军事对抗,占领、控制了中越边境广大的战略制高点。 而越南一边深陷柬埔寨泥潭,一边与我军交战,国力长期消耗,来自别国的支持却越来越少。 1986年,黎笋去世,主张对华友好的长征重新掌权越南政府。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 苏联解体后,越南沦为废子,深陷战乱导致的严重经济危机与孤立境遇。越共最终决定改弦更张,于1999年与我国划定了边境线。 我国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尊严,也打击了越南的扩张野心。此战不仅练兵,也获得了东南亚各国的好感,与东盟多数国家的后续合作渐渐展开。 总结来看,至于那些声称支持越南的国家为什么集体沉默,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声援越南的国家大多数为苏东国家,地理位置离东南亚非常遥远,可以说是鞭长莫及。 第二,中国军队推进迅速,使得其他国家没有反应的时间。解放军在越南战场上势如破竹,短短几周就已经兵临河内,可以说对越自卫反击战谁胜谁负大局已定,其他国家即便干涉也没有什么用处。 第三,中国政府的策略高超,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中国始终将这场战争定位为自卫性质,只是对越南加以惩罚而非占领,兵临河内但没有将其灭国,反而达到目的就主动退兵,与中国的胸襟相比越南道义上劣势明显。 第四,当时苏东国家自顾不暇。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掌权后穷兵黩武,已经成为了一个泥足巨人,当时苏联已经开始介入阿富汗,东欧国家也开始面临经济困难局面,没有精力真的支持越南。 可以说,黎笋当局见小利而忘大义,鼠目寸光,最终导致了失败。 参考文献: 1.李光耀,揭秘:邓小平为何决定打对越自卫反击战,人民网 2.李钢,邓小平与对越自卫反击战决策内幕,《世纪风采》 3.关敬之、栗广,从最新解密档案看美国对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立场,《党史研究与教学》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