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1948年大战前夕,毛主席为何下令枪决军区参谋长?他犯了什么错?

2022-02-02| 发布者: 久久信息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突然下令,立即枪决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这一命令让我军上下十分震惊。要知道......
午夜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wuyetv.cc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突然下令,立即枪决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

这一命令让我军上下十分震惊。要知道当时解放战争正值关键时刻,毛主席却突然下令枪决高级将领,这种情况几乎从未发生过。为何毛主席会突然下令枪决黄寿发?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本期视频就带大家了解事情的始末,新来的朋友可以先点个关注,既方便回顾往期内容,又不错过之后的精彩。

黄寿发于1911年出生,是闽西人。闽西早年曾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在这里长大的黄寿发自小就接触到革命思想,18岁就加入到当地赤卫队,并于第二年参军入党,自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黄寿发战功卓著,每次作战都十分英勇,甚至几度负伤。就这样,

英勇的黄寿发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连长、营长、团长,甚至师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到了晋察冀根据地的黄寿发成为聂帅的得力助手,参与巩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百日扫荡期间,因为当时的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杨成武生病,无法参与工作,便由当时的参谋长黄寿发接下所有重担,指挥反扫荡作战。

当时黄寿发带领队伍,多次成功伏击日军,重创了日军的战力。之后又利用优秀的游击战术,将日军搅得不得安宁。又以退为进,将日军步步引入黄土岭。而后埋伏包抄,给敌军造成惨重的伤亡。

当时黄寿发在一分区中的风评非常良好,无论是战士还是干部都对他赞不绝口。

抗战时期我军各方面的条件都极为艰苦,每人一天的口粮只有2顿,吃的东西都是以黑豆和野菜为主,很多人都吃不饱。那时还有不少思想不坚定的人因为吃不了这个苦选择跑回家,但是作为参谋长的黄寿发却没有趁着职务之便搞特殊,而是始终坚持和战士们吃一样的东西。

后来抗战胜利,黄寿发又当上了纵队副司令员、冀中军区参谋长等职务。

如果不出意外,建国后他肯定会被授勋封将,前途一片美好。可以说,黄寿发对革命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

但可惜的是,随着职位越来越高,黄寿发的思想政治却没能跟上,不知从何处沾染了很多军阀作风,对待部下比较严厉,动不动就打骂重罚,简直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部队。

但是黄寿发却不思悔改,甚至产生傲慢的思想。当组织决定把黄寿发从一分区调离,改任新成立的第十一分区司令时,黄寿发就表现出了不配合的态度,迟迟不肯动身。一分区的新参谋长都来了,黄寿发仍旧磨磨蹭蹭不想走。组织发现了情况不对,多次催促,黄寿发才不得不离开一分区。

1946年7月,冀中军区改选后,黄寿发正式担任冀中军区的参谋长。

但他并不想担任参谋长,而是想要直接统帅部队,在前线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博取军功。当时担任司令员的孙毅并没有理会黄寿发的抱怨。只是没有想到,黄寿发见孙毅不理会,就直接跑去找到他的老领导,请求允许他参与打仗,同时还管理后勤。

无奈之下的孙毅只好同意黄寿发参与战斗。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孙毅发现黄寿发确实更擅长作战,也就放任了他直接与聂荣臻总司令交流意见的行为。或许就是因此,让黄寿发感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在之后的作战中,黄寿发更加卖力,也逐渐创造了一番令人称赞的卓越功绩,对我党当时打开斗争新局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这份重视和支持,并没有让黄寿发心怀感激,反而让他的蛮横之心渐长,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还时常在军中争勇斗狠。曾有一次,只是因为一些口角上的小争执,他就直接将友军将领揍进了医院。

因为这样的事,黄寿发没少受到批评和处分。但他始终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除了在工作上越发暴躁外,在生活上的黄寿发也越来越不控制自己的暴烈脾气,经常就因为一些小问题与妻子何茵发生矛盾,随后爆发出激烈的争吵。他的妻子何茵,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商人家庭。虽然从小吃喝不愁,但是见到广大民众所遭受的痛苦后,深感国之不幸,从而萌发出救国思想。

因此她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成为我党一名优秀的电报员。

1939年,经人介绍,当时在冀中军区做电报员的何茵,认识了黄寿发。当时的黄寿发28岁,成熟稳重,又战功斐然,是军区人人倾慕的将才。而何茵也是美丽大方,有胆有识。交往不久后,两人互生好感,同年就登记结婚了。

然而婚后何茵才发现,黄寿发与她想象中的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婚前,黄寿发从未反对过何茵做电报员,甚至还对何茵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这也让何茵对他心生欢喜。

然而婚后的黄寿发不止一次要求何茵辞去电报员的工作,在家中“相夫教子”。

自愿投身革命事业的何茵当然不愿意。她为了革命事业能够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义无反顾来到前线当电报员,革命还未成功,她怎么能因为黄寿发的这点儿大男子主义就放弃?再说,受过新思想的熏陶,何茵也不愿成为一个男人的附庸品。见何茵始终不肯辞职,黄寿发还为此与何茵吵过很多次。

亲眼见到黄寿发轻视革命、不尊重自己的事业,对待自己还非常粗暴,何茵既难过又愤怒,对黄寿发也越来越不满。

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经常爆发出激烈的争吵。很快,两人不合的消息就传开了。

后来何茵生下一个女儿,为了能在不耽误工作的情况下,更好地照顾女儿,就请了一个保姆。既照顾女儿,还能照顾丈夫,一举两得。

但是让她没想到是,请来的保姆居然与黄寿发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又怒又气的何茵直接找到黄寿发,要求他立即与保姆断绝关系,否则就上报组织。可黄寿发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甚至还对声称要揭发自己的何茵心生怨恨。

1947年1月23日,正是大年初二。尽管当时解放战争正打得激烈,全国各地战火未灭,但一年一度的佳节来临,人们还是纷纷以放鞭炮、贴春联的方式庆贺着。就在这种阖家欢聚的祥和氛围下,何茵在家举枪自杀。

当时她正怀着身孕,这一死,就是一尸两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一位母亲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连同腹中的孩子一起死去?因为何茵是高级将领黄寿发的妻子,她的死亡自然也备受重视。组织第一时间派人赶到现场,经过一番严密的搜查,调查人员认定这是一起被伪装成自杀的谋杀案件。

何茵被认定为谋杀之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对何茵进行了暗杀。但是在那个年代,国民党对我党我军的恶意,几乎不加掩饰。如果是国民党反动派动的手,一定会大肆宣扬的。但当时国民党内部并未流传出这种消息。再加上国民党的惯用手段是抓捕、囚禁、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并不会一上来就打打杀杀,所以这个可能性很快被排除了。

除此之外,还有人猜测,何茵之死跟其丈夫、当时冀中军区的参谋长黄寿发有关。只是碍于黄寿发的参谋长身份,又没有准确的人证与物证,调查人员始终没有调查出一个结果。晋察冀军区的领导人也曾多次商讨,却始终都没能得出个处理方案。这一拖就到了1947年底,这件事才终于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

这桩案件的发生,令毛主席大为震怒。他立即下令彻查此案,并明确表示:

如果何茵之死真的是黄寿发所为,就直接进行枪决处理。

毛主席的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黄寿发当时身为我军高级将领,为革命事业做出过很多突出贡献。

再加上当时解放战争战场上,我军才刚刚扭转了局势,正是需要趁热打铁、一举进攻的关键时期,即便是失去一个普通战士都让人倍觉惋惜,更何况还是黄寿发这样一个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优秀将领?如果枪决了黄寿发,对于我党来说,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毛主席命令已下,黄寿发不得不被关押审问。也是在此期间,黄寿发身边的警卫员边振海才敢站出来,揭发黄寿发的罪行。据他所说,何茵撞破了黄寿发与保姆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后,与黄寿发大吵了一架。因为声称要向组织举报他,黄寿发就对何茵怀恨在心。

他觉得只要一天不解决了何茵,自己就要一直受到威胁,一直都要担惊受怕。最初他是想让边振海动手,但是被边振海严词拒绝了。遭到拒绝的黄寿发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动手。当时正值新年,何茵虽然生气,但对黄寿发这个枕边人没有任何防备。

于是黄寿发顺利得手,就此犯下滔天罪行。

事后,为了让自己撇清关系,黄寿发将何茵伪造成自杀的模样,然后心安理得地继续当自己的参谋长。并且事后的黄寿发没有一点儿后怕或是后悔,他认为自己战功赫赫,即便是将功补过,也能逃过一劫。况且在他之前,还有国民党将领张灵甫杀妻案在前,他就更加觉得自己不会有事。

张灵甫杀妻案发生在1935年,虽然当时被要求严厉惩办,但是凭借着蒋介石对他的喜爱,还有老上司为他求情,当时担任团长的张灵甫仅在狱中待了一年,就得以回到部队“戴罪立功”。之后张灵甫更是一路高升,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黄寿发觉得,不管是战功还是军职,自己都比张灵甫高,张灵甫都不会有事,自己就更加不会有事。只是骄傲自大的黄寿发忽略了两件事:

第一,共产党的军队不是国民党的军队;第二,毛主席更不是蒋介石。

毛主席和共产党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红军战士,本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引导作用的部队领导,却做出了杀害妻儿这样罪大恶极的行径,又怎么值得被宽恕和原谅?

最后,在毛主席的命令下,黄寿发被执行了枪决。临死前,黄寿发倒是幡然醒悟,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

希望在晋察冀军区抗战八年的所在地阜平执行死刑,完后就安葬在那里。

对于这样一个曾为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战士,组织答应了他的请求。

黄寿发之事,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重视,以及对军人的高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共产党才会赢得中国人民的信任和追随,才会赢得最后的光辉胜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久久信息网 X3.2  © 2015-2020 久久信息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