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5电影网免费看大片 https://www.8985.xyz 网易体育2月12日报道: 北京时间2月12日晚,2022北京冬奥会钢架雪车女子项目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结束了最后两轮的争夺。德国选手奈泽最后两轮完美的表现超越此前排名第一的澳大利亚选手纳拉科特,夺得冠军。纳拉科特获得亚军,荷兰选手博斯获得铜牌。两名中国选手赵丹和黎禹汐分别排名第九和第14。 2月11日率先进行了女子项目的前两轮较量,来自世界各国的25位选手参加了这项赛事。两轮过后澳大利亚的纳拉科特2分04秒34的成绩排名第一,德国的奈泽和赫尔曼排名第二和第三,中国选手赵丹2分04秒66的成绩排在第四。另一位中国选手黎禹汐2分05秒26的成绩排在第十。 北京时间20点20分,女子钢架雪车第三轮比赛开始,只有前20名选手可以进入最后的第4轮的争夺。比赛顺序按照前两轮的成绩排名顺序出场。 澳大利亚的纳拉科特第一个出场,1分01秒79的成绩完赛,总用时3分06秒13。第二和第三个出场的是两名德国选手奈泽和赫尔曼。奈泽滑出1分01秒44刷新了纳拉科特的成绩,总用时3分05秒99,超过纳拉科特升至第一。奈泽还刷新了赛道最快纪录。赫尔曼滑出1分01秒90的成绩,总成绩3分06秒47排在第三。 中国选手赵丹第四个出场,起步用时5秒23,中段四个计时点的成绩分别为15秒07、27秒33、38秒54、51秒28,最终1分02秒53的成绩完赛,总用时3分07秒19排在第四,落后第一的德国选手1.2秒。赵丹之后第五个出发的德国选手勒林,1分02秒22的成绩,总成绩3分06秒94,超越赵丹升至第四。第六个出场的荷兰选手博斯3分06秒59的成绩也超越赵丹,赵丹落至第六。第七个出场的捷克选手费恩施泰特和第八个出场的美国选手尤兰德都超过赵丹,赵丹的排名跌至第八。 第十个出场的黎禹汐1分02秒39的成绩完赛,总用时3分07秒65,继续排在第十。黎禹汐落后第一的德国选手奈泽1.66秒,排在赵丹之后。黎禹汐的成绩被她之后出场的奥地利选手弗洛克和比利时选手迈勒曼斯超越,排名第12。 三轮过后德国选手奈泽3分05秒99的成绩三轮过后排名第一,昨天前两轮过后领跑的澳大利亚选手纳拉科特3分06秒13排在第二,另一德国选手赫尔曼排在第三。中国选手赵丹稍有失误,三轮过后排在第九,另一中国选手黎禹汐排在第12,两人都晋级最后一轮的决赛。 最后的第四轮的争夺共有20位选手参加,出场顺序按照前三轮的成绩倒序。 第一个出场的是英国的迪斯,她1分02秒70的成绩完赛,滑出了个人最佳成绩,最后总成绩4分11秒55。迪斯的成绩被第三个出场的加拿大选手钱内尔、第四个出场的俄奥选手基尼京娜、第五个出场的意大利选手马尔加利奥先后超越。 中国选手黎禹汐第九个出场。她的出发成绩5秒15,,中间四个计时段的成绩分别是14秒98、27秒44、38秒76、51秒53,最终1分02秒94完赛,总成绩4分10秒59暂时排在第四。 第11个出场的奥地利选手弗洛克4分10秒04完赛升至第一。中国选手赵丹第12个出场。赵丹出发时间5秒23,,中间四个计时段的时间,15秒09、27秒35、38秒59、51秒15,最终1分02秒33完赛,总成绩4分09秒52,把领先的弗洛克的成绩刷下去0.52秒,升至第一。赵丹的成绩被第13个出场的捷克选手费恩施泰特以0.02秒的优势超越,随后又被美国选手尤兰德4分09秒23的成绩超越。 第16个出场的加拿大选手拉涅娃1分02秒26的成绩完赛,总成绩4分09秒15超越美国的尤兰德。第17个出场的荷兰选手又把总成绩刷出4分08秒46新高,领先拉涅娃0.69秒。倒数第三个出场的德国选手赫尔曼1分02秒26完赛,总成绩4分08秒73,在博斯之后暂列第二。 倒数第二个出场的澳大利亚选手纳拉科特1分02秒11的成绩完赛,4分08秒24超越博斯升至第一。最后出场的德国选手奈泽表现完美,1分01秒63的成绩完赛,总成绩4分07秒62的成绩夺得冠军!德国队在夺得男子钢架雪车冠军后,把女子钢架雪车冠军也拿到手。 【相关阅读】 改变运动的不仅仅有运动员的奋斗,更有科学的力量。 北京冬奥备战期间,无数“黑科技”保障着冰雪健儿的训练和衣食住行。科技工作者从零开始,用几年时间达到甚至赶超了世界顶尖水平。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们值得被看见。 闫文港摘下铜牌。 冬奥会竞速类项目中,0.001秒就有可能决定一块奖牌的归属。 如何提高运动员成绩,早就从个人极限的探索,拓展为团队共同的努力。风洞、智能设备、训练器材等科技手段,早就成为运动员不可或缺的帮手。 钢架雪车项目便是最为突出的代表——2015年中国钢架雪车国家队才成立,短短7年后,就由闫文港在北京冬奥会拿下铜牌! 闫文港的起步出发背后也有科技助力。 从头到脚,都是高科技 钢架雪车、雪橇和雪车项目,作为冬奥项目中的“速度担当”,被誉为冰雪赛道上的“F1”。 但对于中国,这个项目曾经更多是空白——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运动员可以通过跨界跨项的方式快速培养,但其他难题,就需要科研不断攻关。 推车启动加速,是钢架雪车和雪车雪橇项目的技术核心,它提供的动力势能,是除了赛道重力势能以外的唯一能量来源。推车过程全靠运动员的奔跑来提供动力,进行提速。 如何让运动员起跑拥有更好的能量转化,是比赛鞋攻克的核心问题——通过3D打印技术,在鞋底设置258颗钛合金鞋钉增强作用力。 同时,比赛鞋还拥有行业独创的导流板和翼型降阻设计,可使鞋身整体降低风阻10%,采用仿生流体力学设计的导流线可降低壁面摩擦力53.5%,氮科技中底具备耐低温、高回弹的特性,材料回弹率高达82.6%,鞋底异形曲面碳板科技材料回弹力提升2%。 在去年12月的运动员赛道实测中,国产雪车比赛鞋起跑推进阶段的运动成绩,比穿着外资品牌时有显著提升,最高提速达0.054秒,平均提高0.023秒。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钢架雪车世界杯分站赛上,冠亚军也仅差0.06秒。 而在运动员的比赛穿戴方面,冬奥组委对钢架雪车项目有着重重规定:头盔不允许有空气动力学设计,比赛服更不允许有任何涂层材料。 因此,我国科研团队在现有标准之下,尽量通过材料的替换优化,降低对运动员速度的阻力。 运动员比赛服则采用3D打印技术,根据每一位参赛队员的肌肉线条比例,配合风洞测试结果,确定最佳分割线条,来保证分割线位置不影响运动员发力,减少运动员瞬间爆发时的损耗。这些精益求精的设计,让运动员在“争分夺秒”的道路上拥有更多底气。 中国钢架雪车选手的头盔也有讲究。 推橇快0.1秒,成绩就提高0.3秒 为了弥补和欧洲强国的差距,除了完善的训练装备外,训练的科学性同样关键。 16到18步是钢架雪车运动员从出发到车平均的步数,如何在这个有限的步数当中,更好地提高每一个动作的效率,中国钢架雪车出发区赛道两边,排列着八个摄像头,它们可以精准地捕捉到运动员在这十几步之间每一个动作的细节。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车橇项目数字训练团队数据官冯晨瑞表示:“加速度曲线是可以体现运动员在赛道的不同阶段,他用力的大小,通过分析这个曲线,让运动员明白什么时候可以更好地用力,来制定更加科学的一个训练方案,然后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这套由国家冬运中心科学训练小组,组织研发的数字化科学训练辅助平台,是国家队的训练神器。有了这些科技手段的助力,教练员和队员们对于自身的短板更加明确,日常的训练更加有针对性。 而为了提高运动员推撬技术,团队同样创设了对运动员进行技术动作分析的结构模型,再参照这个标准的结构模型去进行测试分析和训练。 上海体育学院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介绍:“其实钢架雪车的推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动作技术和比赛的重要一部分,因为推橇速度越快,下去之后成绩就提高,比如推橇快0.1秒,成绩就提高0.3秒。” 高炳宏和他的团队在2017年年底加入了钢架雪车国家队,建立起了一个复合型的科研医务保障团队。 在训练过程中,他们通过心率、血乳酸、肌氧饱和度等指标对运动员训练强度进行监控,并在训练结束后为运动员制定微高压氧、超低温冷疗、下肢负压、推拿按摩和营养结合的疲劳消除计划,协助重点运动员实现疲劳快速消除,为运动员体能的快速恢复提供保障,有效保障不同阶段达到高质量训练的目标。 这些从无到有的突破,以及留下的科技遗产,也许比奖牌和名次更加宝贵——对于中国钢架雪车、雪车和雪橇运动来说,北京冬奥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