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1影视免费看大片 https://www.8581.xyz 后台常常看到这样的提问: “KY君,(此处省略粉丝故事)你帮我看看这段关系是正常的吗?我选择这段关系是对的吗?” “小姐姐,你能告诉我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才是值得的吗?” “怎么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一段自己不是非常满意的关系呢?” “大家都说ta这样做,就是不爱我。可我又觉得好像不是这样的……是不是我无药可救呢?我是不是该听朋友的劝说?” 每次面对这样的问题,都有种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很多人好像都认为爱情有一个唯一的、统一的标准,每个人都要去追求符合那个标准。当有些时候,我们的爱情偏离了主流的标准时,我们就感到恐慌而焦虑。 可事实上,世界上好的爱情有千万种。不是每一段亲密关系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从亲密关系中寻求不一样的东西,这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而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更决定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中,对亲密关系和爱情的需求也不同。 今天我们特地邀请了几位经历很有代表性的朋友,帮助大家理解其实有时候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两段爱情,却有可能都是好的。 思特劳丝,女,咨询公司中层管理 我开始约会很晚,是在我21岁的那一年。我属于在感情方面非常晚熟的。中学时好像听到过班上同学有早恋的,也听闺蜜说过暗恋的事,但我自己好像一直没有开窍,也可能是太过于享受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1岁开始约会,也不是因为喜欢上了谁。而是因为我开始对“爱情”这个议题本身产生了兴趣。那个时候,我大学三年级,好像终于迎来了迟到的青春期,又好像从自己的世界里终于抬起了头,开始对很多外部世界的事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和不同的人约会,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仿佛是一项人类学田野民族志研究。我通过约会,了解他们不同的人生故事,聆听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不久后我参加了学校的交换项目,在国外学习,也有机会约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的人。 一开始的几年我和约会对象的关系都不深入,仅限于吃饭、散步、聊天。我一方面通过了解不同人的想法,梳理着我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探索着自己到底会被哪些特质吸引,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才更舒服。 25岁那年我迎来了我的初恋,开展了第一段严肃深入的爱情。随后我又谈过3段完全不一样的恋爱。每一段恋爱,都告诉了我自己更多的关于我自己的信息。人多谈恋爱就会发现,其实你对你自己的了解可能真不多——你以为你会喜欢的,未必就真的是你喜欢的。 在去年,我终于和我的第五任男友结婚了。 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结婚的时间晚——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最好不要在30岁以前结婚。我们对于自己的爱情观、在爱情中的偏好和需求、对于关系能包容什么不能忍受什么,其实都不太了解。 另外就是谈恋爱也是一种练习。两个人要长时间地在一起,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慢慢地才会学会,哪些事情怎么处理才比较好,比如要不要看对方手机、要不要要求秒回、不开心了怎么办、对对方不满意的时候怎么办,等等,每个人适合的处理方式都是不一样的。 凡事都讲一个熟能生巧,谈恋爱也是一样。对于我这样一个非常理性的人来说,只有在充分探索、试错、学习与练习之后,我才有信心走入婚姻。 所以我想跟年轻的KY的朋友们说,可能你们现在面临的爱情问题,正是一个探索自我和世界的过程,它非但不是一个问题,而且正是这个阶段的你所需要的。 结果真的并不重要,对于我们这些相信一生一世的婚姻的人来说,最终能成功的只有一个,此前都注定是要失败的。我们并不需要太早地把爱情必然地和往婚姻去发展联系在一起。享受探索的过程,就是这个阶段最好的爱情了。 马特,男,创业者 我跟她在一起的时候24岁,分手的时候30岁。那个时候,我朋友都说她配不上我。 她是那种放到网络上,会被喷是把我当atm机的女孩。比较冷漠自我,不能说是故意的那种自私,而是因为家庭原因,她习惯了总把注意力放在她自己身上,没有学会过怎么样去感受别人的感受、也没有学会过关心别人。 但我真的是心甘情愿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爱情这回事,和对方是谁其实都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我自己心中的剧本和设定,是我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东西。比如我那个时候,我就是设定了想在那个时间、以那种方式遇到这个人,然后她刚好对上了。 我的剧本里自己就是一个会很爱很爱这个女生的设定。这是我自己想要的爱情。如果不是因为这就是我自己想要的,她根本不可能影响到我。 一开始我在一家公司做商务,底薪不高,我拼命做业绩。做出来的业绩,都给她花了。但她不会表现出很满足,并且会一直给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买到了两万的礼物,就要买五万的,而后是十万的、二十万的。 但她的这种要求也刚好满足了我的设定——我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努力为了养老婆奋斗的男人。因为她不断的“鞭笞”,以及她最终还是觉得,我的收入没有办法真的给到她想要的生活。我意识到,她想要的那种生活,需要我经济阶层的跃升,而不是再以现在的方式多做出更高的业绩。 所以29岁那年我辞职出来自己干了。虽然30岁时她还是离开了我,但我的公司慢慢地做起来了。可能,这段爱情就是来逼一逼我的,让我在青春最好的年纪,咬牙拼命向上努力。 我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女朋友,我给自己的人设,还是要去尽量地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再给她一个可以挡风遮雨的家。这样的我,是我自己喜欢的爱情的样子。而现在的我,也已经比25岁时更有力量去实现这件事。 我不后悔爱过,如果不是当时投入地爱了,我也没办法把自己逼到这种程度,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想对年轻的朋友说的是,你还是要去追求你自己心中最理想的爱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得偿所愿的那种最圆满的幸福感。 淡蓝兔子,女,互联网从业者 有些感情的发生并不是为了开花结果,而是为了让我们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一些东西。 十几岁的时候,经历过一段对我影响很深的关系。当时那段关系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对我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以至于很长时间里我都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愿。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动过心。 当我认识他的时候,我发现他和曾经影响过我的那个人很相似,也强烈地心动了。这种心动让我意识到,这个人就是我的心理医生从前告诉我的,我的“期末考”。 医生说,此前你不再有心动的感觉,是因为你的自我没有准备好,害怕再一次的遭受打击,因此作出的自我保护。而当潜意识发现,我们已经有了更强的能力,能够应付这种打击了,才会再一次让相似的境遇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知道,如果此时能有意识地去应对、处理这个场景,作出一些过去没有能力作出的选择,就能够不再重复过去的悲剧。可能还是会很痛苦,但这种痛苦却不再足以毁灭自己。 我还知道,如果这一次我能够去经历、并最终好好处理了这种类似的处境,过去的痛苦就再也不会困扰我,而是真正地成为过去。 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让自己爱了那个人一场,也确实如预期中的那般经历了痛苦,最终成功地走了出来。 可能大家眼中这是一段很糟糕的感情,但我自己知道,它正是我变得更为健康所必需的,是一段对我自己来说很好的爱。有时候我们要通过当下来释怀一些过去的爱,而这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不用去求他人的理解。你去找你自己当下最需要的爱,就可以了。 KY作者有话说: 我一直相信,人和生活的本质,都是不连贯的、自相矛盾的、复杂的、前后不一致的。也正是因此,一千个人、一千个时刻,就有一千种不一样的爱。 正如同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去体会另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也无法真正去理解另一个人的爱;我们更不必去寻求他人对自己的爱的认可。 爱是最私人又最神圣的,它只属于你自己和最宏大的冥冥之中的那个存在。今天的文章我们希望告诉大家,每一段爱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和目标,独特的缘起和因果业力。 我们不必在爱中去追求时时刻刻满足社会主流对于“好的爱情”的标准。只要你的爱情在此刻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是能满足你的需求的、是有意义的,它就是正当的。 而相比起来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你自己此时此刻对于爱的真正需求,那才是保证你的幸福的更重要的事。 正文到此结束。 事实上,爱情恰恰是我们把自己推倒重建的机会。 你需要明白:你确实有机会重新树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在爱情里看到一个值得被爱的自己。 最近微博上的一个话题#当代年轻人对爱情毒鸡汤说不#,也引起了KY小姐姐的注意。爱是奉献自己吗?爱是依赖与占有吗?而当代的年轻人们,选择了对这样的爱情毒鸡汤勇敢说不。也正如由探探的短片“爱无标准,由我左右”中所提出的发问。足够优秀,才有人爱你吗?没钱,就没法谈恋爱了吗?爱一定得多忍让,多体谅吗?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爱真的有标准吗?一系列的疑问也引起了KY小姐姐的沉思。纯粹、专属、永恒、矢志不渝、天长地久……这些对爱情的美好描述和期待,是否又成为了一种时代所赋予的压力和束缚呢? 爱,人人都有,但是人人感觉都不一样。 幸福的亲密关系没有捷径,找到一个百分百符合自己想象的伴侣、一份完美无缺的爱情也不是捷径——即便条条框框都符合,只要两个人不是合为一体的头脑,就一定会有想法相悖的时刻。爱,终究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然而,或许正是那些我们难以完全掌握的感情,那些我们尚未彻底认识的事物,那些刚好能够承受的人世无常,才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值得去过,让这个世界更加值得我们去探索。这也正是探探一直所提倡和鼓励的,爱无标准,由我左右;勇敢爱,大胆爱。 我们唯一需要确认的是在爱人的同时,设立好自己的边界。不因为爱谁而束缚自己,也不因为自己的爱而给人束缚。“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祝福每一个人找到自己那份“不标准的爱”,祝福每一对有情人享受属于自己的爱情。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